日前,在华东地区的一次声乐教学研讨会上,上海的一些声乐教师纷纷呼吁:要使国内乐坛迅速崛起而不是总在低处徘徊,发展具有针对性的音乐评论势在必行。其中一位教师说到激昂处竟潸然泪下:她有感自己的几个学生,小有成就后却无人对他们评头论足、吹毛求疵,以致他们不再发奋努力,最后在一片沉默声中湮没,令不少歌迷惋叹不已。
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摆在乐坛面前,我国的音乐理论水平是相当高的,在有些领域还达到了领先世界的水准。然而,在流行音乐评论方面的许多空白却始终没有得到填补。对于歌坛每每冒出的新人,在其夺得某项比赛的奖项后,或许会有一些专访之类的文章,而后便是“偃旗息鼓”甚至“鸦雀无声”。即使是这些专访之类的文章,也极少在专业的角度予以评说,一味地吹捧叫好,鲜闻那一针见血式的批评。前些时候,南方的一位歌手对媒介这样说:她隐隐感觉到,歌坛的沉默要比批评更加可怕,后者尽管不那么顺耳,可至少证明有人在关注自己,从客观的角度来洗耳恭听,的确具有一种不小的鞭策和帮助,然而前者只能说明一点,歌手的努力没有人来理睬。
据悉,眼下京城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专业的流行歌坛评论写作者,尽管其评论有时会略有不当而与歌手发生纠纷,但不可否认他们有效地推动了乐坛向前发展。事实上其中的一些乐评者还为那些具有潜在实力的歌手走向海外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应。相形之下,许多地区的音乐评论界人士,或是对流行音乐不屑一顾,或是只注重对海外流行乐的引进介绍,对本地区新人通过歌唱大赛反映出的各种问题及倾向,鲜少见仁见智。这种厚“他”薄“己”的现象,再不能继续下去了。要知道,流行歌坛的繁荣,需要一大批既敢于“喝彩”又敢于“喝倒彩”的、具有真知灼见的评论大家!